将她捧红,却在合同里暗藏玄机,想要买断她未来数年的创作自由,把她变成流水线上的绘画机器,只为迎合市场低俗的趣味。我陪着林晓与那些唯利是图的家伙周旋,凭借着如今对商业规则的熟稔,帮她识破一个个陷阱,守护住她创作的净土。
我的商业版图拓展到了海外,在异国他乡的谈判桌上,语言、文化、商业习惯的差异都是亟待攻克的难题。有一次在欧洲谈一桩重要合作,对方团队以严谨甚至近乎苛刻的态度审视每一个条款,试图在知识产权和收益分配上占尽便宜。我带领自己的团队连轴转,研究当地法规,重新调整方案,用诚意与智慧打动了对方。当合作敲定的那一刻,我望着窗外陌生城市的灯火,心中五味杂陈,这一路的艰辛与成长,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公益事业也遭遇了瓶颈,资金的流向监管出现了漏洞,有人在物资分配环节中饱私囊。我痛心疾首,亲自深入各个项目点彻查。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助学点,我看到破旧的宿舍里,本该发给孩子的保暖衣物被随意堆放在角落,上面落满灰尘,而负责发放的人员却开着豪车进出。我怒发冲冠,当场解雇了相关人员,重新建立起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,确保每一分善款、每一件物资都精准无误地送到需要的人手中。
林晓为了支持我,主动提出举办慈善画展,将画作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我的公益基金。画展筹备期间,她不眠不休地创作,每一笔都倾注着对受助者的关爱。然而,嫉妒者的诋毁再次袭来,有人污蔑她的慈善动机不纯,说她是借慈善炒作自己。我看着心力交瘁的林晓,决定站出来为她撑起一片天。我利用自己的人脉,邀请艺术界的权威人士、媒体大 V 前来观展,提前向他们展示林晓的创作历程和慈善初心,用事实击碎谣言。
画展开幕那天,人潮涌动,林晓的画作以其独特的感染力震撼了每一位观者。现场竞价激烈,一幅描绘困境中孩子对未来憧憬的画作拍出了惊人高价。林晓站在台上,眼中泪光